2024年7月11至7月21日,共計10天,阿壩師范學院“民族情暖童心夢”團隊作為2024年全國“七彩假期”志愿服務團隊之一,赴遂寧市安居區(qū)瓊江社區(qū)開展暑期志愿服務活動,此次在安居區(qū)團委的大力支持下,與社區(qū)緊密合作,持續(xù)深化服務工作,致力于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多彩、充實的假期體驗。團委不僅提供資源保障,還指導團隊精準對接孩子需求;社區(qū)則積極配合,搭建平臺,讓活動更加貼近孩子生活。三方攜手,共同滿足孩子成長發(fā)展的多元化、多層次需求,確保每位孩子都能在這個假期里收獲滿滿,快樂成長。
阿壩師范學院“民族情暖童心夢”志愿服務隊以當?shù)厣鐓^(qū)為主要陣地,分別走進遂寧市安居區(qū)瓊江社區(qū)和三家鎮(zhèn)社區(qū),開展弘揚民族文化,培養(yǎng)藝術素養(yǎng),呵護身心成長,科學實驗活動,體驗快樂學習等系列趣味課堂20余次,吸引了當?shù)?0多位小朋友前來參與活動。通過志愿宣講,志愿服務隊為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、鄉(xiāng)村教育的發(fā)展和民族團結做出積極貢獻。
初次到瓊江社區(qū),恰逢落雨的黃昏,世界仿佛變得安靜起來。社區(qū)旁的廣場,兩個小朋友坐在公共運動器材上搖蕩,我當時仿佛被什么東西擊中了心間,因為這般稚子歡歌,童趣悠悠,簡直就是我童年的縮影。再貧瘠的土地,在童心的澆灌下,這些孩子依舊在綻放,那一刻的驚艷,讓我瞬間領悟到了生命的美好與奇跡。這也是我與他們的初次相遇,但我堅定了我的想法,此時此刻我們回來的意義具體化了。

7月11號上午,兩個社區(qū)各自開展了開班儀式,在簡單的自我介紹后,我們明確了課堂規(guī)則,畢竟一個好的課堂紀律是順利開展后續(xù)活動的基礎。接著我們開展了你畫我猜等小游戲,營造了一個活躍的氛圍,讓同學們逐漸放開自我。之后的幾天我們陸續(xù)開展了以下活動。
藥香童趣濃,識草樂無窮。由“中醫(yī)藥兒歌”引入,調(diào)動小朋友們的五感,通過看、聞、摸等體驗方式,熟悉常見草藥基本功效與用法。比如枇杷葉清肺止痰、菊花清肝明目、玫瑰美容養(yǎng)顏。隨后小朋友們化身小神農(nóng),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的香囊,傳承弘揚中醫(yī)文化,弘揚中國國粹。

皮影映童心,非遺共傳承。孩子們輕握皮影,仿佛穿越時空,與古老故事對話,每一幕光影搖曳,都是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深情致敬。讓留守的童心在非遺的滋養(yǎng)下綻放光彩,增強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自豪。
童心剪紙韻,妙紙綻華彩。小朋友們以稚嫩之手,賦予彩紙靈魂,雪花紛飛中見精巧,孔雀開屏里藏童趣,福字躍然紙上寄深情。每一剪,皆是想象力的飛躍;每一折,皆是文化的傳承。

布上繪斑斕,童心自不凡。小朋友巧手翻飛,將簡單的布料染成個性十足的藝術品,每一幅作品都是心靈的獨白,訴說著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。非遺之美,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(fā)芽。

最開始的時候,志愿者們了解到小朋友們的年紀相距較大,小到幼兒園大班,大到六年級,因此在安排課程時特別小心謹慎,太單一的課程,年紀大的小朋友會覺得幼稚;太復雜的課程,年紀小的小朋友又無法融入。通過一整天的接觸,志愿者們發(fā)現(xiàn)這些擔心都是多余的,由于小朋友們相互認識,因此“大”朋友們會主動照顧“小”朋友,給我們減輕了很多負擔。小朋友們與志愿者的接觸也由最初的局促不安變得更加自信大方,在活動結束時,抱著志愿者的大腿問:“哥哥,你明天還來嗎?我還想和你玩。”在聽到肯定的回答后才依依不舍地跟著爺爺奶奶回家。

知之愈明,則行之愈篤;行之愈篤,則知之益明。人生是曠野,“留守”的標簽不應該成為困住自己的桎梏,畢竟當下的每一個瞬間都是美好的。這個道理我用了二十年的歲月交換,但我不想和我一樣的弟弟妹妹也用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歲月交換,所以我回來了。我的力量是微小的,點點螢火不足以照亮曠野,但還好,在守護留守兒童的路途中,還有你,還有他,愿與我同行,用愛溫暖每一個需要陪伴的孩子,將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。